楚:以楚国的国家实力,其在整个战国时期的表现实在可以说是不堪入目。除了早期昙花一现的吴起变法以及后期在秦国的压力下屈原试图实行的变革之外,楚国几乎是毫无表现。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不是楚国地域宽广,地处偏僻(被中原认为是蛮荒之地),再加上楚国民风好斗,士兵捍勇,恐怕早就亡国了!虽然因为屈原和项羽的关系,对楚国颇有好感,其亡国时也算悲壮,不过,以一个地广千里,披甲数十万的大国来说,这样的表现实在难说合格!! 但人家就是地盘大。

3、二流大国

为什么二流也能称大国呢?原因很简单,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都有把握在一个月之内消灭宋、卫、中山之类的中等国家。可见七雄比那些中等国家高出了恐怕不止一个数量级。

燕:以一隅之地而联四国之师几乎亡齐,以燕国的国家实力来说,这样的表现只能让人吃惊之余不免要加以赞叹。不过可惜,昭王死而乐毅奔赵,功亏一篑!他终究没有灭掉齐国,其实以燕国的实力根本就吞不下齐国这么个庞然大物。

韩:在整个战国时期几乎是碌碌无为,除了申不害、韩昭侯给后世帝王留下帝王权术的应用外。

战国七雄的著名战役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其中哪个国家最强大,地理位置分别在哪?

1、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

魏国自三家分晋后,魏文侯政治上任用翟璜、吴起、李悝、魏成子等人进行改革,使魏国国势逐渐强盛;军事上魏国联合赵、韩,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而秦国自秦厉共公以后,政局不稳,数位国君或杀或废,国力日趋衰弱,加上西方及北方又有戎族入侵,在魏国的连续攻势下,只能被动防守。

2、棘蒲之战

棘蒲之战发生于前381年,楚国、赵国联军打败魏国的一场战争,以各国皆疲弱而告终。主因是赵国侵占了卫国大块土地,威吓到魏国在中原地区的利益,使得魏国出兵支援卫国,齐国也派兵支援,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国也加入了这场大战。这场战役也是魏国自魏文侯改革以来首次在战场上失利。

3、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围魏救赵)的战役。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4、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既是战国步入中后期后,韩、魏两国对于制约秦国东出道路的又一次尝试,也是秦国趁机打开东出大门的一次机会。公元前293年,韩将暴鸢会合魏将公孙喜与秦将白起于伊阙进行对峙。在对峙过程中,暴鸢、公孙喜都希望对方先行出兵攻击秦军,白起利用两人不合的情况,先假装攻击韩军,却突然急袭魏军,将公孙喜、暴鸢各个击破,更斩杀了公孙喜。此战后韩、魏门户大开,秦国开始发起一系列攻打韩、魏的战争。

5、鄢郢之战

鄢郢之战是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夺取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战役。此战过后,楚国国力大损,此后一蹶不振。

6、陉城之战

陉城之战发生于前264年,战国时代秦国攻打韩国的一场战争。

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接连攻拔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此战是为陉城之战。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军封锁了南阳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只好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两国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

7、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这场战役,以秦军战胜,赵军战败告终。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结语:战国七雄后来齐楚燕韩赵魏分别都被秦国给灭掉了,再后来秦始皇赢政一统中原。这再次体现了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特点,秦始皇统一中原的壮举,一定承诺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