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根据孙权此前确定的战略方针和此后的行动,可以证明,孙权不是真要协助关羽作战,而是假意协助关羽作战,出兵进攻合肥,希望以此使关羽放松警惕,把留守兵力多抽走一些,以便下一步偷袭关羽后方。

孙权的军事战略方针,是在鲁肃去世、吕蒙接任后改变的。此时,吕蒙成为了孙权方面最重要的军事负责人,因此孙权在军事战略方面是很听信吕蒙建议的。吕蒙对孙权建议道:“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对于吕蒙的上述建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孙权的意见是“深纳其策”,也就是完全同意了吕蒙的这个战略。从此时开始,孙权就在时刻准备着实施吕蒙的这个全面夺回荆州的战略。

孙权为什么要主动要求出兵攻打合肥来协助关羽呢?主要原因是:希望以此麻痹关羽,使关羽更多地抽调留守兵力。试想,如果关羽认为孙权主力都在合肥于曹魏激战,那么其就不大可能再同时出兵偷袭荆州后方了。也就是孙权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欺骗关羽把后方兵力抽调走。

所以,整个事件的真相是:孙权确实主动要求出兵攻打曹魏来进行所谓的帮助关羽作战,并安排部队向合肥开进(但是又悄悄命令部队缓慢推进)。而不是孙权要派部队进入关羽的地盘荆州南郡,去帮助关羽作战。

三、孙权的欺骗行动

攻打樊城时孙权曾援助关羽,但后来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的欺骗行动,其实前后有三个组成部分,是环环相扣的。是哪三个部分呢?

第一次欺骗。《典略》:“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孙权先主动要求出兵攻击合肥,来配合关羽的作战,并安排部队开始向合肥进军,希望以此来麻痹关羽,使其抽调后方兵力。但是关羽没有上当,不仅对孙权军推进缓慢加以责骂,也没有从后方抽调兵力,孙权第一次欺骗失败。

第二次欺骗。孙权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典略》:“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孙权看到关羽不上当,于是又答应关羽说自己将亲自带领主力去攻打合肥,希望以此来减轻关羽的戒心,抽调后方兵力到前线。但是关羽看不到真行动,依然不上当。孙权的第二次欺骗又失败了。

第三次欺骗。正当孙权一筹莫展之时,吕蒙提出了新的欺骗建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到: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还是吕蒙了解关羽的心理:关羽担心的不是孙权,孙权打仗真是不行,关羽担心的是大将吕蒙驻守在自己身边,这才是最大的威胁。于是,吕蒙建议把自己称病调回,换一个无名气的小将去驻守在关羽身边,这样才能解除关羽对东方的戒备。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关羽终于上当了,把留守部队抽调了不少上前线,导致后方空虚,被孙权一战偷袭得手。

四、孙权攻合肥能帮助关羽的作战吗?

我相信,一定有人会提成这样的问题。下面来论述一下。

孙权主力不直接去荆州前线,而在千里之外的合肥发动进攻,是否能达到帮助关羽对襄樊进攻的目的呢?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的。孙权如果真的大举进攻合肥,至少有以下两个作用,可以帮助关羽在襄樊的作战:

第一,可以迫使曹操不能全力增援襄樊方面。我们知道,合肥、襄阳、祁山,是曹操时期就确立的曹魏方面的三大战略前线据点,都是必须全力保卫的。因此如果孙权主力攻打合肥,势必使曹操要分散援军去合肥增援,这样去襄樊增援的曹军兵力将遭到削弱是必然的。

第二,可以迫使扬州方面的曹军主力不能西进去增援襄樊前线,这样也可以减轻关羽军的压力。从《三国志》的记载看,曹魏方面确实是抽调了大批扬州战区的部队,前去增援襄樊,只是由于关羽后来突然溃败了,才走到半路没有赶上参战。

——《三国志温恢传》: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三国志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

由此可见,由于孙权不是真的进攻合肥,曹魏方面才敢于从扬州战区至少抽调了:征东将军张辽、兗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各军。如果孙权在进攻合肥,至少这些部队不可能增援襄樊。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孙权是完全可以通过进攻合肥的方式,来间接帮助关羽对襄樊的进攻作战的。

以上论述,可以证明,典略所记载的所谓孙权主动要求协助关羽作战,是确有其事的。只不过整个事件,都是孙权精心策划的欺骗行动,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欺骗关羽放松警惕,抽走后方留守兵力,以便孙权能够偷袭荆州得手。